Home 新北投 北投溪流域古蹟分布圖

北投溪流域古蹟分布圖

by PTCF admin

北投溪流域古蹟分布圖

圖|北投社區大學講師 溫牧

1896 天狗庵

尚無文資身分
1898 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

直轄市定古蹟
1905 北投普濟寺

直轄市定古蹟
1913 北投溫泉博物館

直轄市定古蹟
1913 百年石拱橋

尚無文資身分
1916 新北投車站

歷史建築
1925 北投文物館

直轄市定古蹟
1925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直轄市定古蹟
1927 瀧乃湯

尚無文資身分
1932 善光寺

尚無文資身分
1934 吟松閣

直轄市定古蹟
1935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

直轄市定古蹟
1938 北投梅庭

歷史建築
1945 北投中心新村聚落

聚落建築群
1960 張學良故居

歷史建築
文資小百科
文化資產保存法(文資法)中的文化資產,分為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而本次列出的15項古蹟,有13項屬於有形文化資產中的「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建築群」類型,另外2項則尚未指定或登錄為文化資產。
  • 古蹟: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 歷史建築:指歷史事件所定著或具有歷史性、地方性、特殊性之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
  • 聚落建築群:指建築式樣、風格特殊或與景觀協調,而具有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之建造物群或街區。

北投溪流域的古蹟
有想過你可以看見幾種不同的北投嗎?
來到蓊鬱的大屯山腳,順著北投溪漫步,北投就像是一個藏在神秘面紗中、婀娜多姿的女子。她在幾千幾百年的時間長河中堆疊成今日的樣子,當從不同角度切入時,便可以看見不同的面貌:對原住民來講,是聖地;對漢人來說,是硫金歲月也是毒水;對日本人來講,是道不盡的鄉愁,卻更是寶藏。然而要如何看清她的面向,古蹟會是最好的線索。

「生態的北投」
從捷運新北投站出來,經過新北投車站,映入眼簾的是古樸卻又現代的北投公園。初次來到北投的人走進北投公園感覺就像走入異世界一樣,高聳的老樹阻絕了外界的雜音,這是因為北投公園至今已有106歲了。設立初期,北投公園是日本人泡湯之餘認識台灣的最佳場所,他們用植物來認識這座熱帶島嶼,因此被栽植下了許多的熱帶樹種,如棕櫚植物等,但除此之外,北投公園的代表更有號稱活化石的樹種-楓香,楓香與楓葉不同種,但其新芽抽出時的紫紅色非常典雅,深受喜愛。這些老樹們跟著公園一起長大,一起變老,最終成為豐富的生態棲地,走在裡面,可要小心老鷹跟台灣藍鵲呢!
「戰爭與溫柔的北投」
北投從日本時期以來開始以溫泉著稱,很多人以為溫泉僅供享樂、放鬆,但其實在一線之隔,溫泉的醫療功效做為戰爭使用更有價值,這個背景賦予了北投站上國際舞台的命運。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建於1898年,專門服務水土不服或受傷的日本兵,利用溫泉進行療養,除此之外舉凡蓋在北投富貴人家的房子,總要準備防空地下室以備不時之需,梅庭一樓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身為佳山旅館的北投文物館更是招待神風特攻隊最後一晚的場所。1945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北投進入溫柔鄉時期,日軍雖然撤離,但在1950年又以顧問團的身分回來,協助蔣中正以士林北投為基地,完成反共大業。許多的溫泉旅館轉而招待日本及美軍顧問團,加入捍衛民主自由的陣線,只是隨著蔣中正的去世,兩岸的情勢轉趨穩定,過去的風化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但眷村還有張學良故居仍提醒著我們這段故事。
「公民的北投」
廢娼後的北投是沒落的,但促成北投再生的轉機,從風化區變成風景文化區,是一棟荒廢的房屋-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的保存再利用。1995年左右,透過熱心的北投國小師生與社區人士奔走下,原本要因纜車興建而拆除的公共浴場,被保存下來,成為不只展現北投溫泉的博物館,更是展現居民關注地方心意的所在。自從溫博館成立之後,更多的古蹟陸續被保存,甚至創下將建築物二度搬家的壯舉-「新北投車站回娘家」。居民的願景形成今日生態博物館「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期待讓更多人能一起加入公民的行列,關心環境。
「歷史文化的再體驗」
北投的故事真是怎麼也說不完,但如果沒人引路,可能短時間能看見的就只有單薄而淺層的北投而已。近年來,北投說書人以實現「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為目標,試圖用說故事、遊戲、以及策展跟媒體傳播的方式,將史實轉化再造成觸媒,與大家一同打開看見北投的另一雙眼睛:例如在體驗遊戲的過程中,人們得以扮演歷史中的腳色,面臨關鍵抉擇決定北投命運,進而身歷其境思索北投的未來。我們相信當進行了深層的體驗之後,北投將不再會只是地圖上的北投,而會成為每個人生命中可以帶回去的一部分獨特的記憶。

想想看,對你來說,還看過哪一種不同的北投呢?


作者|北投社區大學講師 呂玉亭
天清氣朗的週六早晨,在赴北投社大教課的途中,花了六十分鐘,完成了北投溫泉博物館鋼筆淡彩速寫,經由筆觸探索的鲜活感與陌生感,促使我放下經驗,重新解讀了自然的魅力,享受了繪畫的快樂。
這樣的美好體會,是電腦裡再多的旅遊照片所無法取代的,因為凡是手繪過的人或景,日後回顧,能立刻讓我想起當時的景況、心緒,而照片就很難有這樣的聯想了。
繪畫最讓人着迷的,就是手繪在畫面上所留下的痕跡,它是畫家天性的真實流露,絲毫畢現,無法隱藏,歡迎您也能來北投社區大學體驗美好。

作者|北投社區大學講師 彭毓涵
藉 禪繞對線條的初心,向一代草聖的行雲流水致敬!

作者|北投社區大學講師 朱樂民
新北投車站為早期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經營之淡水線現存唯一實體車站。臺鐵淡水線興建於20世紀初,不僅是臺灣第一條鐵路支線,其後增建的新北投支線及應運而生的新北投車站,也是早期臺灣人民的生活回憶。

作者|北投社區大學講師 葉錫棟
書法的書體之中,以草書的書寫最能自由揮灑。書者於遊覽北投梅庭時,見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人生貴行樂,書到樂無邊,每日三千字,長生一萬年……」草書作品,心境契合之餘,亦嘗以草體書以遣懷。

作者|北投社區大學講師 劉嘉成

You may also like